ISL OpenIR
齐家文化时期(4200~3600 cal. a BP)青藏高原高庙盆地植被重建及与现今对比
侯光良; 李生梅; 魏海成; 侯小青
2019
发表期刊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卷号41期号:01页码:96-106
关键词植被重建 孢粉 齐家文化时期 现今 人类活动 环境变化 河谷 青藏高原
摘要

高庙盆地是青藏高原史前文化重要活动区域,也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植被垂直地带性最为显著的地域,是揭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典型区域。对高庙盆地店子坪遗址剖面开展了年代学与孢粉研究,重建了齐家文化时期的区域植被状况。结果表明:孢粉组合以松属、云杉属、蒿属为主,并伴有少量桦属、鹅耳枥属、榆属、沙棘属、藜科、菊科;结合高庙盆地现今地貌与植被分布特征,推测齐家文化时期(4 200~3 600cal.a BP)盆地内植被类型为森林草原,低阶地以松林为主,并有少量的榆、鹅耳枥和桤木等温带落叶阔叶性树种,属于温性针阔混交林,高阶地及中山地为以蒿属为主的温性草原,沟谷阴坡则可能生长以松、云杉为主的针叶林;与现今植被相比,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谷地带低阶地现今已无松林,全被杨树林等人工林替代,云杉、松分布区较齐家文化时期显著萎缩,仅在中—高山地带呈岛状不连续分布,推测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可能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谷地带植被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sl.ac.cn/handle/363002/15629
专题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盐湖地质与环境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侯光良,李生梅,魏海成,等. 齐家文化时期(4200~3600 cal. a BP)青藏高原高庙盆地植被重建及与现今对比[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9,41(01):96-106.
APA 侯光良,李生梅,魏海成,&侯小青.(2019).齐家文化时期(4200~3600 cal. a BP)青藏高原高庙盆地植被重建及与现今对比.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41(01),96-106.
MLA 侯光良,et al."齐家文化时期(4200~3600 cal. a BP)青藏高原高庙盆地植被重建及与现今对比".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41.01(2019):96-1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齐家文化时期_4200_3600_省略_(5097KB)期刊论文出版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侯光良]的文章
[李生梅]的文章
[魏海成]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侯光良]的文章
[李生梅]的文章
[魏海成]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侯光良]的文章
[李生梅]的文章
[魏海成]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齐家文化时期_4200_3600_省略_高原高庙盆地植被重建及与现今对比.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