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Qinghai Institute of Salt Lakes,CAS
| 青藏高原昆仑山垭口盆地晚新生代高精度磁性地层及其意义 | |
宋春晖; 高东林 ; 方小敏; 崔之久; 李吉均; 杨胜利; 金洪波; Douglas Burbank; JosephL.Kirschvink
| |
| 2005-10-15 | |
| 发表期刊 | 科学通报
![]() |
| 期号 | 19页码:99-108 |
| 关键词 | 古地磁年代学 昆仑山垭口盆地 晚新生代 青藏高原 |
| 摘要 |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昆仑山垭口盆地发育较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在青藏高原北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确定盆地形成和消亡的年代对高原隆升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过去依据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提出了“昆仑-黄河运动”,因其与这一时期的许多全球和高原重大气候环境事件同期而引起了人们的更多关注,但上述构造运动时代的界定是建立在不明确的年代学基础之上.文中对昆仑山垭口盆地剖面晚新生代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磁性地层学研究,高密度古地磁采样和测年表明剖面年龄约为3.6~0.5MaBP,地层的沉积演化记录了垭口盆地形成发展及构造经历了五个阶段,揭示晚上新世以来高原北部~3.6,2.69~2.58,1.77,1.20,0.87和~0.78Ma构造隆升的历史,确定昆仑组砾石层和“昆仑-黄河运动”的年代分别为3.6~2.69Ma和1.20~0.78Ma,为高原隆升过程和全球变化研究提供可靠年代数据. |
| 语种 | 中文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isl.ac.cn/handle/363002/588 |
| 专题 | 青海盐湖研究所知识仓储 盐湖地质与环境实验室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宋春晖,高东林,方小敏,等. 青藏高原昆仑山垭口盆地晚新生代高精度磁性地层及其意义[J]. 科学通报,2005(19):99-108. |
| APA | 宋春晖.,高东林.,方小敏.,崔之久.,李吉均.,...&JosephL.Kirschvink.(2005).青藏高原昆仑山垭口盆地晚新生代高精度磁性地层及其意义.科学通报(19),99-108. |
| MLA | 宋春晖,et al."青藏高原昆仑山垭口盆地晚新生代高精度磁性地层及其意义".科学通报 .19(2005):99-108. |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 青藏高原昆仑山垭口盆地晚新生代高精度磁性(988KB) | 开放获取 | 使用许可 | 浏览 请求全文 | |||
| 个性服务 |
| 推荐该条目 |
| 保存到收藏夹 |
| 查看访问统计 |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 谷歌学术 |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宋春晖]的文章 |
| [高东林]的文章 |
| [方小敏]的文章 |
| 百度学术 |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宋春晖]的文章 |
| [高东林]的文章 |
| [方小敏]的文章 |
| 必应学术 |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宋春晖]的文章 |
| [高东林]的文章 |
| [方小敏]的文章 |
| 相关权益政策 |
| 暂无数据 |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